周末跟我妈视频,她一边择菜一边念叨:“你看你爸之前下班回来还能给我搭把手做饭,你们年轻人上班咋就这么娇气?” 我对着屏幕苦笑股票配资利息怎么算,镜头里她身后的餐桌上摆着三菜一汤,而我刚吃完今天第一顿正经饭 —— 中午剩的外卖。 同样是上班,为啥爸妈那时候两个人上班还能兼顾三顿饭,我现在单枪匹马闯职场,回家连换衣服的力气都快没了? 一、他们的 “下班” 有终点,我们的 “下班” 没边界 爸妈总说:“我们那时候上班也忙,但下班了就是自己的时间。” 这话没说错。他们年轻的时候,双职工家庭多常见啊,可...
周末跟我妈视频,她一边择菜一边念叨:“你看你爸之前下班回来还能给我搭把手做饭,你们年轻人上班咋就这么娇气?” 我对着屏幕苦笑股票配资利息怎么算,镜头里她身后的餐桌上摆着三菜一汤,而我刚吃完今天第一顿正经饭 —— 中午剩的外卖。
同样是上班,为啥爸妈那时候两个人上班还能兼顾三顿饭,我现在单枪匹马闯职场,回家连换衣服的力气都快没了?
一、他们的 “下班” 有终点,我们的 “下班” 没边界
爸妈总说:“我们那时候上班也忙,但下班了就是自己的时间。” 这话没说错。他们年轻的时候,双职工家庭多常见啊,可下班铃一响,工厂大院、机关单位的人就往外走,谁也不会多待一分钟。顺路在街角菜摊买点新鲜蔬菜,回家淘米、切菜、开火,七点前一家子准能围坐在桌边吃饭,连天气预报都不耽误看。
那时候没微信,没工作群,更没 “线上办公” 这说法。下班后同事找你?除非急事,否则只能等第二天上班再说。老板想半夜安排任务?门儿都没有 —— 家里电话都不一定普及,找谁去?
展开剩余73%可现在呢?下班时间就是个 “摆设”。你以为走出写字楼就完事了?手机里的工作群消息能从下班响到睡前,老板的语音电话可能在你吃饭时突然打来,客户的需求更是 “不分早晚”。有次我跟我妈说 “下班了”,她问:“那你能跟我聊会儿天不?” 我举着手机给她看不断弹出的消息,她半天没说话。
二、他们的 “日子” 求安稳,我们的 “日子” 在 “闯关”
爸妈总觉得:“日子就是养家糊口,吃饱穿暖就行。” 他们那个年代确实这样。大家工资差不多,邻里之间比的不是谁家房子大、车子好,而是孩子学习乖不乖、家里干净不干净。孩子放学自己回家写作业,老师不会天天追着家长要 “回执”,更没有铺天盖地的补习班。上班也简单,一辈子守着一个岗位,把活儿干好就行,不用逼着自己学这学那,更不用听老板讲 “狼性文化”。
现在的日子却像 “闯关游戏”,一关接着一关。上学时要拼成绩,考不上好大学就怕 “输在起跑线”;上班了要拼晋升,不考几个证、不学点新技能就怕被淘汰;到了年纪要拼房子车子,不然连对象都难找;结婚后更得拼,养孩子、供房贷、攒养老金,哪一样都不敢松劲。
我妈总说:“我们那时候也难,但努力就有奔头。” 可现在的努力,好像永远赶不上生活的 “要求”。明明学历比爸妈高,工作比他们 “体面”,可真遇到事了,手里的钱却总不够用。爸妈眼里 “天经地义” 的 “养家糊口”,现在居然成了我们这代人的 “小目标”。
三、不是我们 “不能吃苦”,是 “累” 的地方不一样
爸妈总觉得我们 “吃不了苦”:“我们那时候上班骑车半小时,回家还得洗衣做饭,你们坐办公室吹空调,咋还喊累?” 每次听到这话,我都不知道咋解释。
他们的累,大多是身体上的。白天上班干体力活,晚上回家做家务,确实辛苦,但睡一觉、歇一天就缓过来了。可我们的累,更多是心里的。工作不光要干好活儿,还得猜老板心思、处同事关系;生活不光要挣钱,还得焦虑 “35 岁危机”“中年失业”;就连休息时刷手机,都能刷到 “别人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” 的消息,想躺平都躺不安稳。
就像有网友说的:“爸妈的累是‘看得见的忙’,我们的累是‘看不见的耗’。” 他们下班回家能踏实做饭,是因为心里没那么多 “悬而未决” 的事;我们回家只想躺着,不是懒,是真的 “耗不动了”—— 脑子还在想没完成的工作,手机还在弹消息,连吃饭都得盯着屏幕,哪还有力气做饭?
其实啊,两代人的 “累” 没有可比性。爸妈有他们的时代压力,我们有我们的生活难题。不用觉得 “不如上一代能吃苦”,也不用羡慕爸妈那时候的 “简单”,毕竟时代不一样了,日子总要往前过。
如果下班回家只想躺着,那就躺一会儿;不想做饭就吃顿外卖股票配资利息怎么算,不用觉得 “不像话”;偶尔不想 “努力” 了,也允许自己歇一歇。生活已经够累了,对自己好点,没毛病。
发布于:广东省